點擊率:5110 來源:福建能源監管辦 發布時間:2021-12-31 09:29:25
為全面落實煉油行業產業政策,做好成品油質量升級工作,推動煉油行業高質量發展,按照國家能源局2021年重點監管任務和《關于印發〈2021年煉油行業專項監管工作方案〉的通知》部署要求,國家能源局福建監管辦公室(以下簡稱我辦)于2021年10~12月組織開展了福建省2021年煉油行業專項監管工作,現將監管報告披露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一)工作開展情況
我辦高度重視本次專項監管,按照國家能源局相關要求,2021年10月向省級能源主管部門和中化泉州石化有限公司、福建聯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印發《福建省2021年煉油行業專項監管工作方案》,部署開展監管工作,要求相關單位開展自查并提交自查報告。2021年11月,根據企業自查情況,我辦成立現場監管工作組赴2家煉油企業開展現場監管檢查,并與企業相關部門人員進行座談交流;督促省級能源主管部門完成并報送自查報告。
(二)成品油質量升級情況
2018年福建省政府印發《關于印發福建省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的通知》(閩政〔2018〕25 號),明確自2019年1月1日起,全省全面供應符合國六標準的車用汽柴油,停止銷售低于國六標準的汽柴油。目前,福建省2家煉油企業中化泉州石化有限公司、福建聯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均完成了國Ⅵ柴油、ⅥA和ⅥB汽油質量升級,其中中化泉州石化有限公司已于2018年提前取得國家石油石化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廣東)出具的合格認證,國Ⅵ汽、柴油和低硫船燃生產能力分別達到251萬噸/年(含國ⅥB)、419萬噸/年和100萬噸/年;福建聯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為滿足汽油國ⅥB標準要求,2021年新投產一套30萬噸/年烷基化和廢酸再生裝置,國Ⅵ汽、柴油生產能力分別達到230萬噸/年(含國ⅥB)和420萬噸/年(因生產工藝限制未生產低硫船燃)。
(三)成品油市場運行情況
2019年-2021年9月,福建省地方能源主管部門通過組織煉油企業加強市場監測、合理調度油源和保障必要庫存等措施,較好地完成了成品油市場供應工作,市場供應總體平穩有序。
煉油企業生產經營方面,中化泉州石化有限公司現有原油加工能力1500萬噸,2019年-2021年9月原油加工總量為3851萬噸,全部為進口原油,累計生產汽油557萬噸、柴油720萬噸、輕質船燃116萬噸,納稅總額達到114億元。福建聯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現有煉油加工能力1400萬噸/年,2019年-2021年9月原油加工總量為2684萬噸,全部為進口原油,累計生產汽油443萬噸、柴油498萬噸,納稅總額達198億元。
成品油銷售方面,2019年-2021年9月中石化、中石油、中化三大主要銷售企業累計銷售成品油2244萬噸,配置省內生產油品超過1649萬噸,省內自給率達到73%。其中2019年共銷售811萬噸,汽、柴油分別為533萬噸和278萬噸,汽柴比約1.92;2020年共銷售801萬噸,汽、柴油分別為542萬噸和259萬噸,汽柴比約2.09;2021年1-9月共銷售632萬噸,汽、柴油分別為420萬噸和212萬噸,汽柴比約1.98。
(四)煉油產業政策落實情況
2015年,福建省發改委批復核準中化泉州石化有限公司建設100萬噸/年乙烯及煉油改擴建項目,項目包括煉油改擴建工程,即常減壓蒸餾裝置從1200萬噸/年擴建到1500萬噸/年,此后無新核準煉油項目。在監管中未發現地方相關主管部門審批“重油綜合利用”“原料預處理”“瀝青裝置”等項目情況,未發現存在200萬噸/年及以下常減壓裝置。
“減油增化”成效較為顯著,中化泉州石化有限公司100萬噸/年乙烯及煉油改擴建項目投產后,成品油收率由64%降至47%。福建聯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通過進行乙烯裂解爐改造項目,提高乙烯原料重質比例,2021年1-9月原油加工量較去年同期增長1.7%,柴油和航煤產量卻降低20%,重質原料加工增長19%。
二、典型經驗
省內2家煉油企業積極推進節能減排工作,特別是創新性推動碳減排工作。中化泉州石化有限公司引進碳酸二甲酯項目,捕集生產過程中的二氧化碳尾氣,轉化成動力電池新能源材料,預計年捕集能力約14萬噸。福建聯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積極開展回收處理和利用工作,2020年共計回收外供二氧化碳14.8萬噸,回收減排3.5萬噸。
三、存在問題
(一)部分煉油企業受市場變化影響,經營狀況不佳。一是受新冠疫情影響,成品油消費水平下降,部分企業煉油裝置低負荷運行,原油加工量和銷售收入連年下降。二是隨著國內其它新建乙烯裂解裝置開車,國內乙烯輕質原料供應趨緊,乙烯原料出現缺口,乙烯裝置產能發揮不足,影響績效和能效水平提升。
(二)非標油品擾亂市場秩序,造成安全隱患。一是因非標油利潤空間大,一些不法商戶采購輕質循環油、粗白油等非標油品調和后銷售,非標油品存在部分參數不達標、污染物含量超標等問題,導致國家稅收損失、擾亂市場秩序,且大部分調和場地設備簡陋,極易發生安全事故。二是油品走私和“自流黑”等非法加油產業鏈依然存在,近年來省內相關部門強化執法力度,打擊遏制油品走私和非法加油場所發展,但相關案件仍然時有發生。
(三)企業安全管理需進一步加強。現場監管過程中發現某企業2019年1月發生一起溶脫裝置閃燃導致人員傷害事件。事件起因為現場人員違規打開隔離閥門、承包商違規超出動火范圍作業且監護人員未進行干預,事件造成10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248.7萬元,間接經濟損失645萬元。反映出企業安全風險管控存在漏洞、作業人員安全意識不足、操作流程不規范等問題。
四、監管建議
(一)持續推動煉油企業技術改造?!?/strong>十四五”期間全國煉油能力總體仍然過剩,因此建議:一是通過技改實現產能置換,進一步推動“減油增化”,提高化工產品收率,加快發展高附加值、精細化化工產品;二是通過技改實現綠色低碳發展,淘汰高耗能、高排放的落后裝置,持續挖掘節能減排潛力,實現清潔生產;三是在技改過程中鼓勵自主創新,實現關鍵技術、裝備國產化。
(二)強化市場秩序監管。建議完善法律法規,強化非標油、走私油市場監管,理順工作機制。推動地方建立多部門聯動的打私治違長效機制,保持高壓打擊態勢,加強成品油生產、流通、銷售和稅收等多環節抽查檢查力度,規范凈化成品油市場。研究出臺規范終端用油自設加油點的管理和設置要求,加強對重要建設項目、工礦企業、企業自設加油點等終端用油的規范和管理。
(三)強化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建議地方政府安全主管部門進一步加強對煉油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指導和檢查,加強國家安全法律法規貫徹落實情況督導檢查,督促企業全面排查治理安全隱患,完善作業流程,提升安全生產管理水平。加強指導服務,強化企業應急和救援能力建設,完善應急預案,并常態化開展培訓與演練。